韩寒
写给那个茶水妹的《乘风破浪》诞生记
(2017-01-26 21:41)
转载▼
标签:
去年秋冬,ONE实验室作者生活在《乘风破浪》剧组中间,见证了拍摄过程,本文讲述的就是电影诞生的故事。这也是茶水妹和她的伙伴们,包括导演和主演们的故事。正是三百多个年轻人像候鸟一样来到亭林镇附近,带着他们年轻的人生,发生了一场年轻的化学反应,才造就了《乘风破浪》。
2016年,上海,初秋,穿过城市的风带着南方特有的湿气。藏在每天涌入这座巨型城市的喧闹人潮当中,《乘风破浪》悄无声息地开拍了。没有开机仪式,连最为传统的两个基础步骤——烧香,以及揭开事先盖在摄影机上的红布——也被省略了。你甚至无法在现场的三百多张工作证上找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不用说也知道出自谁手的七个金色大字,“金秋十月农忙欢”。
开机当天凌晨4点,制片主任徐征带着全体主创去寺庙做了一场早课。果然,导演韩寒再次错过了这场以“求个平安”为目的的祈福——他最重要的第二项人生追求是“可以自由决定睡眠时间”。通常情况下,这会由对醒来之后所要做的事情的热爱程度来决定,比如拍摄正式开始没几天,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全组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而第一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写给那个茶水妹的《乘风破浪》诞生记
(2017-01-26 21:40)
转载▼
标签:
去年秋冬,ONE实验室作者生活在《乘风破浪》剧组中间,见证了拍摄过程,本文讲述的就是电影诞生的故事。这也是茶水妹和她的伙伴们,包括导演和主演们的故事。正是三百多个年轻人像候鸟一样来到亭林镇附近,带着他们年轻的人生,发生了一场年轻的化学反应,才造就了《乘风破浪》。
2016年,上海,初秋,穿过城市的风带着南方特有的湿气。藏在每天涌入这座巨型城市的喧闹人潮当中,《乘风破浪》悄无声息地开拍了。没有开机仪式,连最为传统的两个基础步骤——烧香,以及揭开事先盖在摄影机上的红布——也被省略了。你甚至无法在现场的三百多张工作证上找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不用说也知道出自谁手的七个金色大字,“金秋十月农忙欢”。
开机当天凌晨4点,制片主任徐征带着全体主创去寺庙做了一场早课。果然,导演韩寒再次错过了这场以“求个平安”为目的的祈福——他最重要的第二项人生追求是“可以自由决定睡眠时间”。通常情况下,这会由对醒来之后所要做的事情的热爱程度来决定,比如拍摄正式开始没几天,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全组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而第一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
(2014-02-01 13:09)
转载▼
标签:
.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2013年09月27日
(2013-09-27 14:12)
转载▼
标签: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对流沙说,让风把我吹走吧。
流沙说,你没了根,马上就死。
我说,我存够了水,能活一阵子。
流沙说,但是风会把你无休止地留在空中,你就脱水了。
我说,我还有雨水。
流沙说,雨水要流到大地上,才能够积蓄成水塘,它在空中的时候,只是一个装饰品。
我说,我会掉到水塘里的。
流沙说,那你就淹死了。
我说,让我试试吧。
流沙说,我把你拱到小沙丘上,你低头看看,多少像你这样的植物,都是依附着我们。
我说,有种你就把我抬得更高一点,让我看看普天下所有的植物,是不是都是像我们这样生活着。
流沙说,你怎么能反抗我。我要吞没你。
我说,那我就让西风带走我。
于是我毅然往上一挣扎,其实也没有费力。我离开了流沙,往脚底下一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2013年09月06日
(2013-09-06 13:51)
转载▼
标签:
由孙渤涵先生编剧和导演,根据我七年前的长篇小说《一座城池》改编的电影将在9月中旬上映。先要祝贺制作方。同时,不少人把“根据韩寒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误理解成"韩寒拍摄的电影”,常来问我“摄制心得”以及后期宣发的相关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故在此一起做个说明。
大约两三年前,孙渤涵先生获得了《一座城池》的电影改编权。当时,我的授权可以帮助他获得影片的投资。我希望自己能帮一位年轻新导演完成他的电影长片梦想,于是拒绝了另外两家影视公司条件更好的改编合同。这便是当年授权的原因和过程,虽然我们并不相识。
除授予改编权外,我并没有参与电影《一座城池》的任何工作。十多年前《三重门》电视剧就是因为制片方又要考虑导演意见,又要照顾我的提议,导致过程中发生很多困难。这件事给我很大教训。电影更多是导演作品,我选择给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最大的影视创作空间。
我充分地尊重电影制作方的创作自由,也完全尊重公众对于影片的评价。我的小说个人风格很重,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容易。希望孙渤涵导演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一次告别
(2013-08-16 02:08)
转载▼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再后来,我就遇上了我的初恋女朋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压轴几何题都能用几种算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还是恨不得省去推算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
以Z的成绩,她是必然会进市重点高中的,她心气很高,不会为任何事情影响学业。我如果发挥正常,最多也是区重点。我俩若要在同一个高中念书,我必然不能要求她考差些迁就我,只能自己努力。永远不要相信那些号称在感情世界里距离不是问题的人。没错,这很像《三重门》的故事情节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地震思考录
(2013-04-21 10:05)
转载▼
5年前,汶川地震,我和老罗等朋友尽可能早的赶到了成都。不少网友捐了物资委托我们救灾用。次日,又有几个志愿来救灾的朋友与我汇合。我们告别了牛博网的朋友,开始单独行动。在那里停留了一周多,有些话,也许此刻说出来比较合适。
作为第一批去汶川的人,对于“志愿者”三个字有很多感受。有人对主动去救灾的人颇有微辞。其实我部分赞同他们的苛责。在去往重灾区的路上,的确看见过一些志愿者车抛锚了,身体出状况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也偶有志愿者的车辆堵路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在512那样大的灾难前,志愿者带去的帮助远比他们造成的麻烦多得多。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谣言,比如“当年我们开着跑车什么物资都没带到玩,结果车坏了堵住了救援队的路”,更有不少是针对其他志愿者的,我不知道编这种故事的人是什么样的微妙心态。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定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去救助的,在救助的过程中,定会有不周全。灾难越大,越需要社会共力。有些人,对着这些因为热心而造成的麻烦不愿理解并且死缠烂打穷尽挖苦,反而对一些明显的公权力失职监管缺失造成的悲剧坐视不管甚至助纣为虐,我宁愿他在家里看跳水比赛。
但志愿者也有不少需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新年答朋友问(1)
(2013-02-28 07:54)
转载▼
关于微博与微信
有读者留言问,开了不到一年的微博,粉丝数在前一阵子超过了千万,作何感想。同时还问我用不用微信,觉得如何,号码是啥。除了“号码是啥”以外,我的回答如下:
个人觉得把微博粉丝数太当真是一种自欺欺人和自我催眠。别人我不评论,至少我这数目中,一定有不少僵尸粉、莫名其妙粉和不活跃粉。总之肯定有水分。我也不怕自黑,这世上哪会有那么多人真正愿意“粉”你。当然,只要你愿意,只要网站乐意,你把自己的粉丝数目整成多少都没问题。
微博当然有它好处,他让新闻不再容易封锁,让言论更加自由,在一些非常时刻总是只剩它能用。但同时,它让我们置身虚妄,如果哪天说句什么话或者摘录了个段子转发了几万,你会觉得满大街都在传诵你的名句,赶上个什么事件,人们总是情不自禁投身其中,而且会以为塔克拉玛干里的仙人掌们都在讨论这事。
反正我的感觉是——如果沉迷其中,除了一点点启发和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的资讯,你收获的全是情绪;如果你想保持客观冷静,又会在甄别各种消息的真假里花费了太多时间。你刷了半天,觉得知道了不少大道小道消息,第二天全忘了,反倒是和朋友的一次长谈,和家人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东望洋
(2012-11-17 02:26)
转载▼
标签:
(微博阅读地址
http://weibo.com/1191258123/z5x1Qz0QV)
第一次去澳门,到了传说中的东望洋赛道,也知道了澳门其实不兴吃豆捞。
最早看到东望洋街道赛是从电影《阿郎的故事》里,周润发扮演的阿郎参加摩托车赛,高速撞墙,最终在一片火焰里死去。我很多次宽慰朋友说,这是电影,导演需要阿郎死。替身很疼的。真实的赛车很安全。
真实的世界里不能重拍,也没有替身。赛道上昨天就有噩耗,一位来自欧洲的摩托车手路易斯撞车身亡,另外一位重伤。今天又知道了香港车手邱先生发生发生意外,最终不治。59届的澳门格林披治如同此刻澳门上空一样灰霾。两天两位车手离开,如同1994年的伊莫拉。作为同行,也只能在这冬雨里向文华东方弯的方向敬支烟,洒杯酒。
自从开始这职业,就一直听闻眼见自己相识或不相识的车手去世。今天还是对手,明天就永隔了。发生意外的弯道就在我住的酒店楼下几百米处。这两年写了太多关于朋友离开的文字,也不知说什么好。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春萍,我做到了》
(2012-11-02 09:30)
转载▼
标签:
从浙江龙游离开的时候,老天依照往年的惯例在下雨。如果没有拉力赛,我想也许此生我都不会去到这个县城。每次开到这里都是凌晨两点,都要去杨爱珍大排档吃一碗小馄饨。离开的时候都是周一的中午,再随手买一些吃的带上车,话说浙江的肯德基总是比上海更辣一些。
十年前,我正式开始了我的拉力赛生涯。第一场比赛在上海佘山,彼时的拉力赛段,此时已是五星级酒店和山脚别墅。赛段的起点就在如今的世贸佘山艾美酒店,一起步就是数百米的大直线,然后拐进今天的月湖公园,那里也是记者和观众最云集的地方。记得2003年的比赛前夜,我进行无数次幻想,那人生的第一个转弯要如何呈现,是走一个非常标准的赛车线呢,还是炫目的漂移入弯,或者是中规中矩拐过去就行。结果是我没刹住车。我的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弯就以一把倒车开始。
很快,锦标赛就到了浙江龙游站。那是砂石路。我喜欢拉力赛,就是因为少年梦想。看着那些拉力车手在山间树林里高速漂移,十多岁的我目瞪口呆。从那一天,我就立志要和他们一样。人哪,在青春期总是不承认自己有任何偶像,却忘记年幼时他们给你的力量。当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我觉得
阅读
┆ 评论 ┆ 转载
┆ 收藏
查看全文>>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1-01-08 10:36:36)
本文链接:https://loganforcu.com/2021/01/08/%e9%9f%a9%e5%af%92/
版权声明:如非注明,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上一篇:郭文斌:诅咒,还是祝福
下一篇:叶荣添